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農村婚宴

在鹿特丹(Rotterdam)享有相當社會地位的畫家漢德瑞克.馬特茲.索格(Hendrick Martensz. Sorgh, 1609∕1611-1670)尤其擅長農民生活題材,他將大衛.特尼爾斯二世(David Teniers the Younger, 1610-1690)與布羅威爾(Adriaen Brouwer, 1605-1638)風格的農民風俗畫傳統帶入鹿特丹,為這類繪畫在此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畫中人群在左上方光源照射下逐漸浮現;L形斜角擺設的長桌與背景依稀可見的村民為昏暗的客棧室內點出空間深度。畫左的小提琴手站在酒桶上演奏樂曲,其前方站立倒酒的男子、高掛的尊榮幔,與畫面右下方的椅背約略形成一含括主要人群的明亮三角區域,他們或坐或站、扭轉或傾身、斟酒歡飲、揚臂或環抱。前方桌角處的幼童趴靠在木凳上,就盤張口吃食,同時天真的望向畫外;而另一位則端盤殷切等待老者為她切分肉腸;在一片熱鬧中,老人與小孩的互動無疑在此為家庭溫馨下了一筆註腳。小孩的短矮身形讓觀者視線直落桌上豐富的食物與後方戴著黑帽與頭冠的新郎與新娘,他們身後的尊榮幔與圈冠暗示其主角身分。手握酒杯的新郎親暱靠向新娘,專注地望向她;而新娘則端坐微笑,直視前方。兩人的安靜神態與周遭人群的喧囂歡飲形成對比,凸顯慶典中的舉止百態。 偏暗的光線與統一的褐黃色調呼應了農家生活的樸素,而穿插其中的白色與紅色則帶來一絲喜慶的生動。畫中人物互動的眼神、反向的動作與相向的身姿等,形構出活潑的線條,應和著歡樂的氣氛。地板規律性的水平線條緩和了看似凌亂的畫面,而畫中零星的器具反光與靜物描繪,如地板上的陶盤與酒壺,則為整體添加一份精緻。 索格在此沿用了十六世紀以來尼德蘭農民婚宴場景裡熟為人知的圖像元素,如L形斜角擺設的長桌、老人對小孩的照管、站在高處的小提琴手,與展臂吆喝的人物等,傳統中常見的道德隱喻並不明顯,老小村民歡聚一堂、自在開懷的情境才是畫中真意。(于禮本)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漢德瑞克.馬特茲.索格
  • 日期
    年代: 年代不詳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奇美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