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莎樂美和施洗者約翰的頭

喬凡尼‧佩德里尼(Giovanni Pedrini, 1520-1540年活躍於盧卡地區) 的作品深受其師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的影響,特別是在女性人物半身像的創作形式可明顯看到達文西在肖像畫表現上的創新。在米蘭繼達文西逝世後,其學徒及追隨者,一方面為滿足當地委託者的喜好,一方面和眾多畫家相互競賽,將達文西的創作發想加以變化,如佩德里尼為了和索拉瑞(Andrea Solari, 1460-1524)、達‧西思透(Cesare da Sesto, 1477-1523)及路依尼(Bernardino Luini, 1480/82-1532)競賽而創作出不同變化、以半身像為表現形式的莎樂美主題,本幅畫可能出於這一「莎樂美」主題的系列作品。 莎樂美的故事為施洗者約翰生平典故的事件之一,故事提及施洗者約翰認為希律‧安提帕斯(Herod Antipas)娶其兄嫂希羅底(Herodias)為不法之事,因而得罪希羅底命人將施洗者約翰關在牢獄中;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羅底的女兒莎樂美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歡喜。希律就起誓,應許隨她所求的給她。莎樂美便在母親的指示下,要求希律將施洗者約翰的頭送給她。而後莎樂美的故事逐漸由施洗者約翰生平的描繪中獨立出來,發展成一自主的創作母題,自十六世紀,出現大量以半身像形式的表現手法,不強調故事的敘述性,而偏重在對女性主角肖像畫般的描繪,此一現象亦可見於同一時期另一宗教人物茱蒂斯(Judith)的表現上。 佩德里尼畫中的莎樂美為一年輕、時尚的美麗女子,女子精緻的臉孔及似笑非笑的表現讓人想起達文西的女子形像,她注視著觀者,雙手捧著盛裝在一貴重高腳盤的施洗者約翰的頭顱,看似向觀者展示其戰利品,介於莎樂美和施洗者約翰的頭顱間,隱約可見執行斬首的士兵,他和前景人物形成強烈的對比,點出此一美麗形像背後的陰暗面與殘酷。(蔡敏玲)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喬凡尼.佩德里尼,即為強.皮耶提諾
  • 日期
    年代: 年代不詳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奇美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