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件木雕應該係以完整木材雕刻而成,人物、配件、底座為一體。此木雕神像為民間信仰之神像,即關聖帝君,俗稱關公。此木雕神像表面上有紅、黃、綠、藍、白、黑、粉紅、金等彩繪。底座則保留四湖參天宮的字樣。臺灣民間對關公的稱呼很多,如關帝爺、武聖君、山西夫子、帝君爺、關夫子、翼漢天尊、蓋天古佛、協天大帝、文衡聖帝,伏魔大帝以及恩主公等等。傳說關公身長九尺六寸、鬚長一尺六寸,面如重棗,唇若抹朱,丹鳳眼,臥蠶眉,與其忠義之氣概正好互為表裏。明清以來,臺灣陸續興建的廟宇約140餘所,其中以宜蘭、臺南,苗栗等地的關帝廟最多,最古老的廟卻在臺南市:武廟(祀典武廟)與開基武廟均建於鄭氏領臺時期。祭典武廟為清代地方官吏春秋二祭武聖之所,由於官方的致祭,故其規制較其他武廟完備。(撰稿人:陳瑢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