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計劃圖》

1934年6月,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完成了工程偉鉅的門牌潭發電所,利用日月潭的水力,開發電源,建隄蓄水下,使得日月潭湖面增寬了三分之二,水深亦由6公尺增加了4.5倍,成為27公尺,潭面更形壯觀。日月潭水力發電動工於1919年,經過15年後才完成第一發電所的工程,1934年7月開始供電,使台灣水力發電逐漸取代了火力發電,成了電力供給的主流,而後又在位於日月潭以西的水裡坑,建第二發電所。日月潭的水力發電工程,是台灣電力系統的中樞。它是利用中央山脈的水源,以日月潭為貯水池,出水口經1.9公里的地下導水路,通過水社高100公尺、長1000公尺的大堰隄,然後以水管沖入「門牌潭發電所」(今名大觀發電廠),發電所後有五條並列、長達2000多公尺、內徑6公尺的水壓大鐵管;並繼續導至「水裡坑」東邊的「第二發電所」(今名鉅工發電廠)。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佚名
  • 創作日期
    出版/發行日期:待查
  • 全集/系列名
    臺史博臺灣圖像數典計畫
  • 相關地點
    不詳
  • 地點名稱
    發電所後/大觀/大觀/日月潭/水社/日月潭
  • 緯度
    24.3237/23.9826/23.8525/23.8666/23.8672/23.8428303
  • 經度
    120.724/120.685/120.865/120.911/120.903/120.872861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