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島及峽海》

本圖為日本海軍從明治28年到大正7年間(1895年-1918年)依據1907年英國海軍所測繪的海圖為基礎的修正圖版,沿用相同的計量單位高低用呎(以平均大漲潮的位置為平均海面)、深淺則用潯表示。圖上除了山脈有標高外,海面上則是以數字表現深淺,另外還有設在各地的氣候側量基地。日本關於臺灣海圖的情報一直以來有著抄襲英國地圖的傳統。自從1845年,英國海軍Collins船長派艦到臺灣東海岸實地測繪海岸線及水深,並正式發行臺灣全島圖於其世界地圖冊中,臺灣的正確確形狀終於廣為世人所知悉,並大量為其他地圖及海圖所仿製。19世紀中後葉來臺旅行與調查的外國人,多半在此地圖資料基礎上增補自己旅行探查的結果,例如美國專門管轄福爾摩莎事務的駐廈門領事李仙得,曾在1860年代數度走訪臺灣,1869年,他根據親身經驗及當時的資料,繪製福爾摩莎圖,發表於〈1871年美國與外國商業關係年度報告〉。臺灣地圖隨著陸續測繪的海軍資料以及各路人馬的調查,日益精細。本件的原圖係於明治42年(1909年)1月8日由水路部刊行,於大正9年6月2日再次修正出版,屬於政府單位情報用海圖。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日本海軍測量局
  • 創作日期
    出版/發行日期:1920年
  • 全集/系列名
    臺史博臺灣圖像數典計畫
  • 相關地點
    水路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