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銅鑼

林午,台灣第一位專業製鑼師,1916年生於宜蘭縣羅東鎮,年輕時做過麵店伙計,後來到維修農業機械與碾米機的鐵工廠當學徒,在鐵工廠裡學習打鐵、板金、焊接等技能,日治時期,與親兄弟在宜蘭合開鐵工廠。因為有鐵工焊接技術當基礎,當地的北管樂師拿著破鑼委請林午焊接,但焊接後鐵鑼卻走音,林午還協助調音。因為修理鑼,林午對這項樂器產生興趣,便加以研究,從此走上製鑼師這條路。1940年代初,第一面上市鐵鑼音色就勝過中國進口鐵鑼。林午打算鑄模量產,但成品卻敲不出聲音,這時才瞭解到,鑼必須一面面敲打實做才行。然而,林午也發現鐵鑼成分雜質多,聲音較短促生硬,而且兩三年就會生鏽,便嘗試用銅片製鑼,林午就到海邊找拆船業者收購舊銅片,但是舊銅片材質種類很多,添加的成分與比例不一,打造出來的銅鑼,音質都不盡理想。嘗試過各種銅片之後,發現特定比例成分的青銅片,軟硬適中且延展性佳。1950年,林午獨資成立「林午鐵工廠」的同時,也推出研製成功的銅鑼,也打響林午銅鑼的名氣。此件典藏品為林午老師父民國60年代作品,完全手工一槌一槌的敲製調音,為林午家族的傳家珍藏品。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午薪傳工業社
  • 創作者
    林午
  •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18/10/02
  • 媒體類型
    其他
  • 尺寸
    直徑 47 公分;鑼邊高 3公分;鑼臍高2公分
  • 材質
    青銅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