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300博覽會總說明

新竹300博覽會 辦理緣起 

根據清朝新竹在地士紳陳朝龍總纂的《新竹縣採訪冊》記載,前人王世傑先生康熙57年(1718)開墾竹塹埔,在此落地生根,並引頭前溪水開鑿400甲圳(隆恩圳)灌溉這個城市,因而有了今天在國際上重要的半導體產業、科學園區,也有了今天的新竹,因此新竹市政府在三百年後舉辦新竹300博覽會,讓國人重新認識這一段歷史,是扎根文化、歷史與教育的重要工作。 

新竹300博覽會在新竹文創館(公道五路三段8號)舉行為期9天(展覽時間為2018年7月21至29日,10:00至18:00;另訂7月13至15日為活動試營運期間。)的展覽,規劃六大城市展區及二大多媒體專區,包含「光輝城市」、「酷暖城市」、「自造城市」、「不老城市」、「漫遊城市」與「超萌城市」;「新竹風起」展現多年來建設計畫,看見改變中的新竹。「城市願景」使用地投影方式,讓民眾跟隨光的多媒體投影一窺新竹的新時代建設展望;「新竹好物館」展出超過百件展品、七十餘家新竹名店共同進駐的。本展以「台灣精神」共同勾勒新竹市民的認同感、光榮感與幸福感。

本活動借鏡於世界博覽會與各國週年慶典紀念活動。世界博覽會的舉辦,不僅擴大了國際交流與合作,也促進主辦國的經濟發展,並為主辦國創造了擴大知名度和聲譽的機會。加拿大於150週年時,結合展覽、遊行、音樂表演、演唱會、煙火等活動來慶祝偉大的日子。目的是為強化國人對土地的認同感與光榮感。 

新竹300博覽會由市府各局處首長擔任導覽解說人員,600多位志工參與投入,可說是史無前例。來自全台市政團隊相繼觀摩,包括基隆市、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以及彰化縣等。本市國中小、幼兒園及補習班超過30團體參訪,是文化教育向下扎根的展現。 蔡英文總統更於開幕活動中表示,博覽會是300年來史上第一次,不僅找回新竹人的認同感、光榮感和幸福感,讓民眾理解新竹歷史、產業變遷及願景,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項結合文化、歷史和教育的工作,「推薦全台灣的人一起來參觀」,是300年來的第一次,是認識新竹最好的機會。 這些重要的資料,包括活動視覺設計、展覽內容、照片、影音紀錄及出版圖書等,全記載於本資料庫,供國人參考與查詢。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