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物為黃釉福祿壽三星箸籠,器身上寬下窄,梯形造型如扇,前低後高,背板形狀似如意雲朵,鑽有兩孔,器內中間有一隔板,將空間分隔為二。器身正面壓印福祿壽人像,人像兩側長框內寫有「福祿」、「壽喜」文字。人物周遭以工字紋和卷草紋裝飾,三人下方有螃蟹圖案。底部有鏤空,方便瀝水。
箸籠又稱「筷子籠」或「筷筒」,為放置吃飯用筷子的容器,用鐵釘訂於牆壁上,以方便取用,亦可保持清潔與乾燥。台灣最早的筷子籠多以磚製窯燒,皆用手工雕刻製作,少有雷同,在形狀上以方形和圓形最為常見。
本文物為黃釉福祿壽三星箸籠,器身上寬下窄,梯形造型如扇,前低後高,背板形狀似如意雲朵,鑽有兩孔,器內中間有一隔板,將空間分隔為二。器身正面壓印福祿壽人像,人像兩側長框內寫有「福祿」、「壽喜」文字。人物周遭以工字紋和卷草紋裝飾,三人下方有螃蟹圖案。底部有鏤空,方便瀝水。
箸籠又稱「筷子籠」或「筷筒」,為放置吃飯用筷子的容器,用鐵釘訂於牆壁上,以方便取用,亦可保持清潔與乾燥。台灣最早的筷子籠多以磚製窯燒,皆用手工雕刻製作,少有雷同,在形狀上以方形和圓形最為常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