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的平原

宜蘭平原因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的侵蝕作用產生大量土石堆積,又受到沖繩海槽的張裂而下沉。在這兩個作用下,逐漸形成三角形的面貌,由山至海分為:沖積扇帶、湧泉帶、低溼帶、沙丘帶。18,000 年前海平面較今日低約120 公尺,當時宜蘭平原為陸相沖積扇,後因海水上升漸為海相沖積扇。6,000 年前海平面達到最高,大量粗粒的沉積物向海洋堆積,形成現今的宜蘭沖積平原。海平面升降影響沉積環境,地殼構造作用也對地形產生影響。臺灣為於造山帶,地殼變動以抬升為主,但因宜蘭平原位於沖繩海槽弧後張裂的西緣,隨著沖繩海槽向西擴張,宜蘭平原持續沉降。

2019年9月21日到2020年9月8日,由蘭陽博物館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共同策劃辦理「蘭陽地質時光特展」。以人文歷史為「經」,科普地質為「緯」,依循山、平原、海的地理空間,並以清代噶瑪蘭廳志中的「蘭陽八景」串場,由古到今探索宜蘭地質演化過程,藉由人類生活與自然地質的互動,呈現地質豐富的形色樣貌。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江協堂、蘇美如等(文字撰寫);蘭陽博物館(版面提供)
  • 貢獻者
  • 創作者
    江協堂、蘇美如等(文字撰寫);蘭陽博物館(版面提供)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9/09/21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