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經驗的催化3.3--我與宜蘭的公路交通建設(主講人:李吾胡)

本場為宜蘭空間三十第三次座談會,時間為2017年5月5日,演講主題為我與宜蘭的公路交通建設,主講人為李吾胡先生,時任建設局局長。他說到宜蘭多水多河川,橋樑工程成為公路交通重要工項與成本。在1986年以前,宜蘭縣的橋樑工程多以交通及經濟考量為規劃重點。陳定南縣長任內就開始要求美學設計,所以員山鄉的刺仔崙橋是第一個嘗試加入美學元素的橋樑設計,雖然尚未與建築師或景觀設計師合作。1992年剛好頒布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所以在游縣長任內推動橋樑工程藝術化,冬山河的飛虹橋就是第一座由建築師與土木工程師一起合作的橋樑工程,讓橋樑不再只是滿足交通功能,也需要結合人文、藝術表現及人本景觀。

宜蘭,從1980年末期開始出現很多開創性與革新性的空間計畫及建設,形成著名的「宜蘭經驗」,但「宜蘭經驗」不只在宜蘭的空間、地景地貌及特色建築上,更重要的是從陳定南、游錫堃及劉守成三位縣長,承先啟後,以接力的方式,持續落實前任縣長的施政理念,才能形成「宜蘭經驗」與「宜蘭價值」。

鑑於紀錄宜蘭空間經驗之重要性,蘭陽博物館於2016-2017年辦理「宜蘭空間三十」四場座談會,主要針對陳定南、游錫堃、劉守成三位縣長任內的空間施政與專業團隊的實踐過程的經驗分享。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青雲路三段750號
  • 撰寫者
    小河文化工作室(攝影者);龔鈺珽(文字整理)
  • 時間迄
    2017/5/5
  • 地點-緯度
    24.8686566
  • 地點-經度
    121.8327529
  • 時間起
    2017/5/5
  • 地點
    青雲路三段750號 (121.8327529, 24.868656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