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西鄕舊稱爲「下見口」,位於彰化縣西北部,西臨臺灣海峽,南爲鹿港鎭,東接和美鎭,北接伸港鄕,是彰化縣內面積最小的鄕鎭,人口一萬六千多人。鄕民於前清乾隆初葉,由福建省泉州一帶遷移來台,均以農為業,從事開拓墾荒逐漸形成部落。線西從清領時期線西保的版圖之大,涵蓋著伸港與和美的一部分,歷經幾次行政劃分,成爲現今的線西,歷史上與地理上與隔鄰的伸港、和美地區一直保有密切的關係。
《線西歷史散步》一書共有十四篇內容,以專業的角度介紹線西的歷史文化、景點及重要人物,並從古文書等史料中解析出線西的歷史脈絡,探討傳統及現代建築、傳統藝師、宗教信仰、地方觀光及文化產業、自然景觀及海港等,也談及線西境內的蛤蜊兵營文化景觀,曾駐紮許多老兵養殖蛤蜊;黃呈聰曾任日治時期線西區區長,也是臺灣重要的白話文學家與宗教家;溝內社區製鼓名匠黃呈豐,三代傳承的技術,製作的鼓遍佈全臺。
本書是由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與線西鄕溝內社區發展協會相互結合的成功案例,以資源調查彙集中臺灣傳統文化、歷史風貌的美好,也是學術、專業與在地、人情味的全面結合,落實了「地方學」的眞正意義,落實發揚在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