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文化部提出「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強調著重發展在地知識為主的地方學,地方知識建構儼然成為台灣各地博物館政策下一階段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礎之上,新竹市博物館群是否已經準備充足,具備踏入下一個階段的條件,將能決定新竹市博物館群未來的定位與發展契機。 從1995年第一座玻璃工藝博物館成立開始,新竹市仍侷限於點狀博物館的產生,從營運中的各類型文化設施仍看不出綜合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然而博物館的未來將會是公民與社區的空間,社區營造、經濟產業結構與文史保存理念之下的第二代地方學理論,也期待博物館能加入地方知識建構的體系,進一步深化民眾參與的可能性。 未來新竹市公私立文化設施的合作模式,可以建立在功能屬性分工之上,透過跨館合作、館所與藝文活動的整合串聯,規劃出新竹市文化設施的發展願景。在此也提供四點未來可後續發展的行動策略:1.在地知識發掘累積與文化旅行、2.導入市民參與力量帶動發展、3.策展及活動串聯、4.文化節慶串聯。配合新竹市博物館群的多樣化,讓市民與外縣市民眾更貼近新竹市特有的文化內涵,也能成為行銷新竹市與新竹市地方學的一大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