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0年代開始,在國家文化政策引導下,台灣呼應歐美國家生態博物館與社區博物館的的風潮,開始了地方博物館運動。至2011年,全國博物館已有748座,大多屬於中小型博物館。2015年立法院通過博物法,明訂地方政府為區域博物館主管機關,應跨領域整合地方資源,建立博物館永續經營機制。 新竹市地方博物館發展奠基於1995年開始的社區總體營造政策,透過全國文藝季活動、地方文史研究調查與地方民眾參與等機制,於1999年成立第一座地方產業特色館舍玻璃工藝博物館,又陸續成立影像博物館、風城願景館、消防博物館、眷村博物館、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等館舍。2001年完成《新竹市博物館群設置綱要計畫總結報告書》,以生態博物館的發展願景,規劃全市地方博物館與地方文化的連結。多年來,新竹市已逐步建構豐富多元的地方博物館群樣貌。 然而新竹市的博物館多屬中小型博物館,本身經營條件不及中大型博物館,因此在經營上更需要有策略性思考。若能從以下四點著手強化:一、釐清地方博物館經營的基本課題、二、塑造地方文化獨特性、三、強化資源整合平台、四、建立永續經營機制,應能創造出屬於新竹市自己的地方博物館核心資源,發揮效益並提升營運績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