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詩清為茶甘,茶甘味自留:林占梅茶詩的文化意涵

清代著名文人林占梅生前留下了約180首的茶詩,透過茶詩的內容,讓我們能夠一探清代北部文人飲茶風俗及習慣,並進一步探討台灣飲茶風俗與中國茶文化的關係與互動。 林占梅可能喝過哪些茶?透過他的詩,可能有以下兩種茶種,一是水沙連茶,屬於台灣本土茶葉,生產於番社,採集困難,具醫療效果,可治療熱症。二是武夷茶,是從中國漳、泉海運來台的高級品,漳、泉移民來台後把當地飲茶習慣也帶來,廟宇僧人種茶煮茶待客的風俗也是從此而來。 林占梅詩中曾多次提及陸羽、盧仝,可知受中國的飲茶觀念影響頗深。陸羽的《茶經》是林占梅泡茶的守則。 林占梅茶詩雖多,卻無贈茶或謝贈茶詩,可能因為本土茶品質不良,加上中國進口茶昂貴,茶友間很少贈茶、寄茶的行為。注重煮茶的泉水,尋訪名泉也是林占梅極為重視的飲茶標準。 除了陸羽,林占梅亦深受白居易的影響,日常休閒嗜好多與白居易相似,詩中亦透露出渴望擁有與白居易相同的中隱生活。 林占梅的茶詩,除了可以看到當時文人品茗的習慣,也能看出台灣從一開始接收中國飲茶觀,因地制宜後轉化成台灣本土飲茶觀,凸顯台灣品茗文化的轉折過程。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