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市碧霞宮斗燈

宜蘭市碧霞宮是市民的重要信仰中心,宜蘭縣政府於1997(民國86)年指定為宜蘭縣第一個縣定古蹟。碧霞宮管理委員會重視寺廟文物的保存,在廟旁設置武穆文史館,館中收存「朝真禮斗」法會所使用的斗燈。碧霞宮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一至九月初九舉行「朝真禮斗」法會,包含開經、完經、迎送斗姥等程序。在法會的前3日開始以吃素方式表示虔誠(淨身),擦拭神像與廟宇(淨宮)。法會開始,先點燃斗燈開經,之後24小時均由門生守燈,吟誦經典。九月初九完經之後,恭迎圓明斗姥,並開放大眾祈安求願,再一同恭送聖駕,敬謝三界眾神,整個法會才算圓滿結束。依廟方耆老說法,法會大概是從二次大戰末期開始舉辦的。斗燈內放有許多物件,所代表的含意各有不同。劍,可以木製也可以白鐵製,通常是七星劍的樣式,會插1、2支於斗燈內,主要用途為護衛斗燈。另外,四樣物品木尺、剪刀、鐵秤、鏡子則代表四個方位的星宿。木尺比喻為東方青龍七宿,尺的丈量、計算功能象徵延年增壽。剪刀因開合形狀類似雀鳥,比喻為南方朱雀七宿,象徵剪除不祥,抵禦邪魔。鐵秤比喻西方白虎七宿,用以秤量福分、祈福納祥。鏡子比喻北方玄武七宿,用以映照燭火,使元神光彩煥發。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城隍街52號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759383
  • 所在地-經度
    121.751125
  • 是否開放
  • 電話
    03-9326249
  • 所在地-名稱
    宜蘭市碧霞宮
  • 現況
    保存於武穆文史館,狀況良好。
  • 隸屬
    碧霞宮管理委員會。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戰後時期(1945~)
  • 交通方式
    步行、機車、汽車、自行車、公車
  • 撰寫者
    黃文瀚(撰稿人)、鄭思漢(攝影者)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75938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75112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宜蘭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宜蘭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城隍街52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