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外來樹種移植一個世外桃源

民國95年(2006),桃園眷村在眷村改建的政策下幾乎悉遭拆除,有鑑於此,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即依「傳統聚落調查建檔計畫」進行中壢龍岡地區眷村調查,搶救文化記憶,並以之於民國98年(2009)編輯、出版了《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一書,此文即為當時的記錄...... 馬祖新村此地原為茶園,除了茶樹之外,並無其他原生性樹種。村子建好了之後,眷戶開始移入,為了美化環境,便開始種植樹木,例如桂花、茶花、樹蘭、櫻花、松樹......等,在桂花開花的季節,總是可以聞到滿園的馨香。現存的植物則以高大的喬木為主,例如榕樹、臺灣欒樹、龍柏、亞歷山大椰子、洋玉蘭、茄苳樹,除了增添綠意外,高大而茂密的樹蔭在夏天也是絕佳的避暑之處,清風吹拂,樹影搖曳,為往來的行人增添一絲涼意。 除此之外,果樹也是特色所在,例如蓮霧、龍眼、柚子、柿子及芒果,只是多種植於私人庭院內,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種類的果實結實纍纍,除了增添屬於各個季節不同的綠意風光外,也總是引來孩子們的嬉戲、打鬧,是馬祖新村花木扶疏的美麗景觀。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ISBN 978-986-01-9935-2: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2009,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撰寫者
    黃品儒-陳錦昌
  • 創作者
    文字編輯:趙如璽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9/09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