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泥塑神像製作過程半成品八尊、成品一尊

據經書記載,佛有三十二相,如頭頂肉髻、眉間白毫等。兩眉間的圓圈是發出佛光的位置、胸前的卍字是吉祥雲海擔,以示集天下一切的吉祥和功德,佛法無邊;頂成肉髻相則指頭頂有肉隆起如髻。佛像手指的姿勢、曲伸即所謂的手印,正確名稱為印契,又稱為印相,簡稱印。密宗視為領悟、與願獲功德的外在標示;其他的顯教則解釋為記號或標幟。印相是由佛陀某些特定的行為姿態產生,從印相可分別諸佛。釋迦五印指施無畏印、施願印、禪定印、降魔印(觸地印)、說法印;此外,阿彌陀佛有九品印。本組文物中,二手合掌者為釋迦牟尼佛,其印相稱定印;一手平放、一手舉起為藥師佛,印相稱吉祥印;一手平放、一首相前者為阿彌陀佛,印相稱為接引印。三佛的坐姿皆為交結左右足背的結跏趺座。三佛的台座皆為蓮華座,因蓮花在佛法中有特別的涵義。穿的三種袈裟(裙衣、肩衣和大衣)形式為大衣遮蓋雙肩的通肩。 韋馱、伽藍護法,護法即保護佛法。伽藍為梵語音譯,意指眾比丘之園,相當於佛寺,後引申為手護佛寺之神,稱為伽藍護法或伽藍爺。根據經書記載,伽藍非指專神,有十八種;台灣民間則奉關公為伽藍護法。元朝尊關公為監壇,因此佛教以關公為伽藍,守護佛門大法,稱為護法爺、伽藍神或蓋天古佛。韋馱護法原是四大天王及三十二神將的首位,後皈依佛門成為護法大神。韋馱護法受佛之命,以保護佛法為職責。天竺俗傳:釋迦佛入滅後不久,有疾足鬼奪去釋迦佛的舍利子,韋馱騰雲駕霧力追疾足鬼,瞬間將其補回。古來,佛寺伽藍的建立必安奉韋馱,韋馱職金剛杵,有兩種姿態:一是雙手合掌捧杵、一是以手按杵據地。前者為接待寺,凡四方遊僧前來掛單必蒙供養;後者則否。遊僧見韋馱按杵據地即知該寺不接待外來僧。 釋迦佛是佛教的始祖、三世佛中的現在佛;先釋迦成佛者過去為佛,後釋迦成佛為未來佛。本組文物中的三世佛是藥師佛、釋迦佛與阿彌陀佛。釋迦佛本姓喬答摩,名悉達多。釋迦牟尼是其種族名,釋迦為能的意思,牟尼就是能仁、能忍的聖人,含有寂靜的意思。阿彌陀佛是虛構的佛號,原意為生機無限的意思。佛經指阿彌陀佛常住自然造化之宮,生生不息,並不在西方極樂世界。但是淨土宗則稱之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會手托蓮台前來接引念佛者到西方享樂,又名接引佛。阿彌陀佛簡稱彌陀,意為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即壽命無量無邊,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密宗稱為甘露王。藥師佛通稱藥師琉璃光如來,為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曾發十二大願,救眾生的病源。有日光、月光菩薩為兩脅侍護及十二神將隨從。藥師佛的信仰闡揚資生、延壽、度化世人之道,符合現代人相資、相養關係。 摘錄自佛像珍藏、神祇列傳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國楨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