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王世傑史料析釋

本文出處《從清代到當代:新竹300年文獻特輯》,p.285-304。 摘要 「王世傑首先開發竹塹地區」廣為一般人認同,而其譜系身世經歷,由於文獻不足常有不同的見解。清代相關志書往往是以「四百甲圳」(隆恩圳前身)數語交代,陳朝龍總纂的《新竹縣採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145種)因是殘本,其所載首墾年代從未在討論新竹發展時列為參考,波越重之的《新竹廳志》,雖「論者謂新竹志書之權輿」,在戰後情懷下,不為時人所重。相關志書如《臺灣省通志》(稿,新修),張谷誠編1《新竹叢志》、畢慶昌編《新竹新志》等,皆不出《臺灣通史》「康熙三十年王世傑拓墾新竹」的說法。 1980年盛清沂以伊能嘉矩《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第三臺灣》(1909)的觀點,謂在「康熙五十年或是四十一年之間⋯⋯若開闢於康熙四十年間理應近之。」2初次做了修正。施添福在1989年綜合伊能嘉矩、連橫觀點,提出「竹塹範圍以暗街仔和東門街為中心,而其南北最遠不會超過客雅溪和頭前溪,這個地區的始墾者為王世傑,而始墾年代在康熙五十年前後」3的論點,1990年代後研究者多採用此說,唯不少人逕自斷為「康熙五十年(1711)」,遂起爭論。 近年來新資料陳出,臺灣總督府《臺灣土地慣行一斑:第二編》收錄與隆恩租有關的契字和執照、土地申告書中的「理由書」及淡新檔案行政門第六類軍事之第四款,多有竹塹隆恩庄運作資料及古契文書等,應多作增補,整合研究分析,進入更精確的境域。 2005年金門縣政府進行歷史建築調查研究,收錄了1997年王家燦輯錄的《竹塹開拓先賢王世傑派下族誌》相關的派系歷代考妣名簿,增以《金門王氏族譜 學法公(浦邊)裔派》、王世傑古厝、總神牌資料及「顯考郡大賓世傑王公之墓」等,結集在《金門縣定古蹟王世傑古厝古墓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以下稱《調查書》),續上王世傑家族中斷一百多年的家族血統,也提出若干不同見解,一時成為顯學,但也成新討論議題。

新竹300博覽會於2018年7月21日至29日,在新竹文創館舉行為期9天的展覽,規劃六大城市展區,包含「光輝城市」、「酷暖城市」、「自造城市」、「不老城市」、「漫遊城市」與「超萌城市」,及「新竹風起」、「城市願景」二大多媒體專區。是新竹300年來史上第一次的博覽會,不僅是民眾理解新竹歷史、產業變遷及願景的最好機會,更找回新竹人的認同感、光榮感與幸福感。

本件屬於新竹300博覽會「關於新竹」(影音及出版品)
內容包含新竹300博覽會成果影片「感謝有你」與新竹300博覽會專曲「心。築」,作為紀錄博覽會點點滴滴的載體以為後世傳誦。另外,為了紀念新竹開墾300年,新竹市政府亦出版相關圖書:《九降風吹三百年-新竹歷史散步》、《從清代到當代:新竹300年文獻特輯》及《新竹300-到我的城市吹吹風》。此三冊圖書從生活角度、歷史角度及教育角度,帶領民眾走入新竹300年歷史文化,進一步了解新竹市的過去與未來。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