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土地孕育的產業-牆面互動影片

土地孕育的產業:蓪草、米粉、摃丸、玻璃
蓪草的別稱是通脫木,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分布於低至中海拔的闊葉林中,葉子呈現手掌狀。蓪草可以削成蓪草紙,做成各種紙花。1925年新竹金泉發製造的蓪草紙工藝在巴黎世界手工藝品博覽會大放異彩,獲得國際手工藝獎的肯定。
新竹地區在稻作季節過後的10-12月盛吹東北季風,又新竹位處雪山山脈背後,降雨量少,風勢強,是米粉生產最佳季節,三分日曬、七分風乾,造就最高品質的新竹米粉。新竹的米粉寮指的是南勢地區,豐富的稻米生產與客雅溪畔強勁的風力,成為製造米粉的絕佳地點。民國50年代是米粉製作全盛時期,南勢當地聚集超過百家小型米粉工廠,因此得了米粉寮的稱號。米粉分成水粉和炊粉兩種,新竹以炊粉聞名。炊粉就是細米粉,半熟的米糰先壓製成細絲再用蒸籠蒸(炊),故名炊粉,風乾後極易保存。
摃丸其實就是豬肉丸,因為經過搥打而富有彈牙口感。搥打的動作在閔台語中稱作「摃」,因而得名。也有人說摃丸是獻給皇帝的供品,因此叫作貢丸。
新竹具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同時擁有矽砂和天然氣這兩種製造玻璃的必要原料,所以1940年代玻璃產業在新竹迅速發展起來。1960年代客廳即工廠,台灣是當時世界上出產聖誕燈泡最多的國家,其中大部分都出自新竹。後來的光纖、晶圓也都需要矽砂作為原料,如何回收玻璃與晶圓在利用也是將來產業相關的重要一環。

新竹300博覽會於2018年7月21日至29日,在新竹文創館舉行為期9天的展覽,規劃六大城市展區,包含「光輝城市」、「酷暖城市」、「自造城市」、「不老城市」、「漫遊城市」與「超萌城市」,及「新竹風起」、「城市願景」二大多媒體專區。是新竹300年來史上第一次的博覽會,不僅是民眾理解新竹歷史、產業變遷及願景的最好機會,更找回新竹人的認同感、光榮感與幸福感。

本件所屬展區為「不老城市」
本區設置四座觸控牆、四條長軸多媒體,分別從「人」-各代居民、「城」-城市風貌、「物」-在地產業、「文」-新竹式生活,四個角度細說新竹300年歷史文化,透過情境式的多媒體觸控裝置,讓民眾以自己的步調,認識新竹三百年來的城市風貌。不管是開墾之始的水圳建設及莿竹圍城,都是孕育出科技之城新竹市的養分,活化利用文化資產,賦予全新的詮釋與歷史意義,才能創造出今日花團錦簇的不老城市。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