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此篇文獻主要說明蕭壠工場財團機械與器具追加目錄之細項,包含符號、名稱、構造組織、製造者與個數等等。此追加緣由可推測這也代表了台灣糖業的蓬勃發展。另外從製造者中可見如「英囯ハ—ペ會社」等相關字樣,推知應是1906年總督府對台糖業發展政策改變,歡迎製糖廠的投資,致使日資湧入台灣。所以依其趨勢可分為三期。第一期是在1908年之前,是日本內地資本的進入;二是日本國內糖商資本,時間約從1907至1913年,約五個會社;三為1909年以後的島內日系資本加入,此外,也有英國資本的投入。 相關資料:許O根,2002,〈台灣製糖業的產業結構〉,《臺灣銀行季刊》53(4):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