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丟丟噹森林旁防空洞

走出宜蘭火車站,就可以看到這座丟丟噹森林,對於出外的遊子來說,這彷彿是母親溫暖的擁抱,在多雨的宜蘭,打開綠色的大傘迎接返鄉的孩子。2004(民國93)年起,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等人開始進行宜蘭市的第二道「維管束」計畫(第一道是楊士芳紀念林園到津梅棧道;第三道是蘭陽女中經宜蘭大學到宜蘭高中的通學廊道) ,將這一塊站前地變身為丟丟噹森林。 配合火車站的高架計畫,田中央設計了一大座遮雨棚,其中有九組高聳的綠色鋼架,自然多變的曲線就像是九棵大樹。讓行人可以從高架的火車站跨越馬路,來到站前廣場,希望這裡能成為一片真正的森林。雖然,最後火車站的高架計畫被擱置了,但是這座丟丟噹森林還是在車站前誕生。 二次大戰後期,戰事越來越緊張,為了因應空襲,台灣各地的家家戶戶,會依總督府所頒定的設計圖新築防空洞。戰後,台海情勢緊張,防空洞持續發揮其功能。丟丟噹森林旁原先是台鐵的舊宿舍區,有許多座家戶用的防空洞。可惜的是2001(民國90)年宿舍區拆除時,許多防空洞也被剷平了,在丟丟噹森林旁還留有一座。田中央在規劃時,在防空洞上方設計了一座溜滑梯,除了讓孩子們有一個友善的遊戲空間,也巧妙地保存了這座造型特殊的防空洞。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光復路1號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754643
  • 所在地-經度
    121.758048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丟丟噹森林
  • 現況
    防空洞保存狀況尚可,空間活化連結施作溜滑梯。
  • 資料來源
    在田中央:宜蘭的青春.建築的場所.島嶼的線條,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等人,2017,大塊文化。
  • 隸屬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
  • 交通方式
    步行、自行車、機車、汽車、公車、火車
  • 撰寫者
    朱堯麟(撰寫人)、鄭思漢(攝影者)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75464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75804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宜蘭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宜蘭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光復路1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