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市鄂王社區步道

早年的宜蘭舊城。城外有一條環狀的水道,連接到宜蘭河的碼頭。之後,河運沒落,水道加蓋路面,人們則是可以自由自在地穿越寬窄不一的巷弄,到達廟宇、市集、親友住家或是寬闊的宜蘭河邊。曾幾何時,河邊築起越來越高的堤防,舊城內的通道也被車水馬龍的道路所取代。 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建築師團隊所規劃設計「宜蘭河邊的維管束計畫」的第一道維管束,從楊士芳紀念林園出發,經過光大巷,再到宜蘭縣社會福利館、西堤屋橋,最後連結到津梅棧道。其中光大巷的社區步道,黃聲遠用斬石子搭配紅磚作為鋪面,協調旁邊的台灣電力公司宜蘭區營業處拆低面對光大巷的圍牆,讓它變成花台或休憩平台,在地面上寫著「西堤晚眺」。 日治時期,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眼見宜蘭河氾濫,給宜蘭帶來很大的損害,於是修築堤防,疏通河道。當時巿民感念其功,勒石「西鄉憲廳德政碑」,而這座堤防就被稱為「西鄉堤防」或「西堤」。戰後,縣府繼續整修堤防,除了防水也可以站在堤上賞景,「西堤晚眺」被選定為「蘭陽十八勝」之一。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舊城西路66號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759921
  • 所在地-經度
    121.750782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宜蘭市鄂王社區
  • 相關人物
    黃聲遠
  • 現況
    保存狀況良好。
  • 資料來源
    宜蘭城慢遊(工藝篇)宜蘭市舊城區深度導覽手冊Ⅰ,宜蘭縣宜蘭市鄂王社區社區發展協會,2013,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在田中央:宜蘭的青春.建築的場所.島嶼的線條,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等人,2017,大塊文化。
  • 隸屬
    宜蘭縣宜蘭市鄂王社區發展協會。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交通方式
    步行、自行車、機車、汽車、公車
  • 撰寫者
    朱堯麟(撰寫人)、鄭思漢(攝影者)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759921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75078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宜蘭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宜蘭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舊城西路66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