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四合如意柳葉式繡纏枝牡丹紋串珠雲肩

"本件雲肩為二層結構,底層為四合如意雲紋造型上層為4組12片柳葉片裝飾,領緣以黑色棉布鑲緄;四合如意雲紋造型正面以絲緞為底布,彩繡花卉圖紋並釘縫銀泡、金屬鈴飾;背面用印花棉布襯底,周身縫綴珠飾,前後各綴縫藍色劍帶一條,整體造型喜氣、亮麗,是典型六堆地區客家婚禮用雲肩。 本件四合如意柳葉式繡纏枝牡丹紋串珠雲肩為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前任總幹事許瑞君捐贈。 2009年「六堆囍事-客家婚禮的六種祝福展」時,許瑞君向竹田鄉西勢村的阿婆借本件四合如意柳葉式繡纏枝牡丹紋串珠雲肩展覽,數年後又於屏東地區的文物商處看到,故許瑞君購入以協會之名義捐給客發中心,讓文物得以保存,以備後續傳承、展示、教育之用。需要一提的是,據許瑞君回憶,四合如意柳葉式繡纏枝牡丹紋串珠雲肩早在借展時,雲肩上的珠串早已脫落,故協會同仁已有將串珠重新縫補。 雲肩,是穿戴於肩頸處的服飾飾件,因外形或裝飾多採雲紋或如意等題材而被稱之為「雲肩」。宋代以前,中國漢族服飾確實少見雲肩或類似之物,或許恰如明代舞蹈所指涉的,雲肩可能從中國西北方向跟著胡樂等逐漸傳入中國的,因此,到金、元時期,雲肩的使用者多與舞樂相關。隨著明初將雲肩引入成為命婦冠服的服飾飾件,且其等級相當之高,雲肩的使用也會受到相應的鼓舞。到清代已是不分階級,凡是有重要場合如典禮、婚嫁等需要特地打扮時,雲肩都會是一個重要的服飾配件。清代中後期時,其裝飾審美意義大於實際作用。另一方面,目前傳世的雲肩實物或相關畫像,大抵有以下歷史脈絡的特色,如出自出戲曲相關的場域,或祖先婚嫁所留下之遺物,或是有特地要展示的目的,如畫像、拍照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推測約為日本時代1920~40年代之作品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