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緞地牡丹彩繡劍帶

1.時間推測:此對劍帶以黃色絲緞作為底布,背面是紅底白色、粉紅、紫色搭配的玫瑰圖案印花棉布製作,末端織帶的縫製是以縫紉機車縫,根據林成子教授(1989)《台灣早期民俗調查研究》的資料顯示,台灣約在1920年代才開始引用縫紉機(頁146);背面的印花棉布屬於機器製造的日本時代印花圖案,下端的流蘇線稱為「文化繡線(lily yarn,利利安線」,屬於合成纖維製成的一種材料,約於1930年代被發展出來) ;因此以材料和製作工藝來推測,本對劍帶應該屬日本時代中後期之作品。 2.物件結構:此對劍帶以黃色絲緞作為底布,正面刺繡折枝花卉,背面搭配印花棉布製作,頂端縫有棉質綁帶(用來綁掛於床樑的正上方),劍帶下端搭配三角圖紋提花織帶和黑色緞布(上面綴縫5個小鏡片,其中一個脫落),末端縫綴珠串和流蘇彩墜,整體形貌華美亮麗。 3.劍帶正面以絲線刺繡折枝花卉,花葉形態和圖案意義來看應是象徵富貴吉祥的牡丹花,底端綴縫的小鏡片有鑑照光明的寓意;劍帶下端串穿如瓔珞般的珠串,米黃、桃紅、紅色、深紫色的流蘇穗頂連結葫蘆造型的穗頭,有著福祿延長的隱喻。 4.刺繡技法:刺繡圖紋以各色彩線利用平針、搶針、纏針、長直針、打籽繡等針法構築繡面,屬於構圖大而明朗、應用技法較為單純的繡品;以傳世實物來做比對,此對劍帶應該是來自六堆地區的客家繡品。/鄭惠美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1940~194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