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以生態博物館再現地方集體記憶之研究:以桃園眷村故事館為例》

《以生態博物館再現地方集體記憶之研究:以桃園眷村故事館為例》,黃少瑋作,指導教授廖世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103年(2014)出版。作者表示,眷村的空間與人物是其兒時記憶的一部分,有感改建政策實行後眷村徹底地改變,對往昔的思念轉變成眷村研究的動機。而生態博物館概念於1971年在法國被提出,它是對傳統博物館角色與功能的反思,其所注重的是博物館與地方的連結,關心地方集體記憶與居民參與。眷村故事館本著生態博物館的理念並根據對地方認知的積累,發展出三個核心文化觀點,分別為村內村外共融的精神、族群與兩性角色的照見、落地生根的情誼。因居民參與是生態博物館的核心訴求之一,居民參與可以歸納為展示物件的提供、支援館方所舉辦的眷村主題活動、擔任眷村故事館的導覽員等具體層面。然而理念與執行存在著距離,眷村故事館所強調的共融精神在執行層面實難以察覺,試圖打破「村外」與「村內」界域的理想並未在館中獲得實踐。該研究發現居民的集體記憶並非齊一的,但館方未能將地方的多元觀點加以記錄、保存與回應,因此博物館內再現的是片段、未見累積,甚至專斷的集體記憶,觀眾不易從博物館中看出整體地方文化脈絡。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撰寫者
    黃品儒-陳錦昌
  • 創作者
    黃少瑋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4/01/0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民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