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桃園眷村文化節的公私協力模式研究》

《桃園眷村文化節的公私協力模式研究》,呂岳玓作,指導教授謝登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民國101年(2012)出版。作者認為,眷村是臺灣特有的文化,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與時代背景的因素下所產生,這樣獨特的文化有相當大的價值值得受到保存與維護。近年來由於政府針對老舊眷村進行拆除作業,所以眷村文化相關議題開始受到重視,全國各地也開始進行保留眷村、設立文化園區的計畫,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則是以舉辦文化節慶活動的方式讓眷村的歷史、文化與精神延續下去。是以,該研究以公私協力相關理論做為基礎,輔以節慶活動理論,嘗試分析桃園眷村文化節所屬類型,並採取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以參與辦理桃園眷村文化節的桃園縣境內政府公家單位相關人員、民間團體、專家學者與地方人士為訪談對象,先了解桃園眷村文化節的主軸精神、規劃目標和受訪者對於活動內容的觀感,再探討公部門與私部門之間的互動模式、運作要素、各方在推動文化節慶活動的角色作用、協力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以及遭遇到的問題與處理方式,並進一步分析公私協力關係所造成的影響因素,歸納與檢討該運作方式的優缺之處。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撰寫者
    黃品儒-陳錦昌
  • 創作者
    呂岳玓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2/07/19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民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