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眷村改建與榮民生活適應之研究:以中壢市自立新村為例》

《眷村改建與榮民生活適應之研究:以中壢市自立新村為例》,丘瑞棻作,指導教授謝登旺,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2008)出版。作者認為,眷村改建是政府為了照顧那些飄洋過海來臺灣奮鬥的榮民所規劃實施的德政,眷村形成的背景、原因、過程都使得眷村文化成為臺灣獨特的風格之一,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老舊、不堪居住的社區在大家心中總是留下落後、髒亂的印象,「眷村改建」因此應運而生。是以,該研究從經濟生活、心理適應、人際關係、社區參與等四個方向來討論眷村改建後榮民的適應問題。研究發現,居住品質的提高未必帶來充裕的生活,額外負擔反而增加經濟壓力,造成擔憂;生活空間的轉變雖然使榮民滿意居住環境,但是和朋友聯絡的距離徒增,使其心裡有所無奈;空間的轉換造成人際關係的重建,其建立方式和早期迥異,雖然鄰里之間仍然保持和諧,但興趣、嗜好的結合居多;眷村改建後,整編成為大型社區的眷村國宅,在整個社區辦理的眾多活動中,榮民所能參與的仍然有限,而桃園眷村文化節的舉行促使了榮民及一般民眾的熱情參與,更加深榮民對自己本身文化的肯定。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撰寫者
    黃品儒-陳錦昌
  • 創作者
    丘瑞棻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8/01/0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民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