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眷村文化保存與應用之研究:以解構後之桃園市自立新村為例》

《眷村文化保存與應用之研究:以解構後之桃園市自立新村為例》,黃惠珠作,指導教授李汾陽,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104年(2015)出版。作者認為,眷村為臺灣特有的一種聚落形式,在世界各國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高漲的現代,眷村聚落這種獨特歷史背景下的文化產物已經被認為是最能代表臺灣這50年來歷史記憶的空間形式;然而硬體建物環境的變遷、眷村文化的解構,使得這樣的特殊聚落幾乎完全消失在臺灣的地理空間中。是以,該研究透過對個案社區:桃園市自立新村的觀察與深入訪談,分析理解其眷村文化之內涵與特色,以及眷村改建後原生活文化內涵的轉變,了解到由於眷村改建後原住戶間的特殊職業及歷史記憶背景已不復存在,眷村聚落文化已經不可能原地保存或建立相同環境誘使其重現,最後建議社區改建後可採取靜態展示保存、動態交流延續及轉趨多元發展之方式來進行眷村文化保存與應用。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撰寫者
    黃品儒-陳錦昌
  • 創作者
    黃惠珠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5/06/1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民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