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攪拌棒

飲食工具。攪棒,或者做為煮小米或菜飯類之鍋鏟,用來攪拌鍋內食物的用具,以大鐵鍋裝水,水沸後加小米、白米等煮成粥,再加入菜類,煮食中為避免食物燒焦,用木製鍋鏟不停攪動米粥。在臺灣原住民族中多有類似的攪拌器留存,大都以木頭製作,前端攪拌處的外型大多可分為扁平的刀狀,刀狀又有前端起翹有無分類,另一類為外型寬扁,前端類似鏟板的刮棒。製作攪棒的木頭多選擇硬木,是一般原住民族家中日常生活必備的烹調用具。製作木器是每個男子應具備的手藝,日常生活所需的杵、臼、木匙或炊具等木器,一般都由家中男子自行取材製作而成。排灣族的社會組織中,階級制度劃分甚嚴,進食時之位置注重長幼順序的儀節,老人、長者在靠裡面灶旁或避風處,青年幼童在門邊靠外之處,大家環繞菜盆及飯鍋,蹲地就食,吃完以後,各自散去,最後由青年男女負責飯後洗刷工作。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