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室內靜物(B)

莊世和(1923-),1938年入川端畫學校日本畫科,1940年考入東京美術工藝學院純粹美術部繪畫科,並於1943年繼續於該部研究科深造,1945年東京美術工藝學院純粹美術部研究科畢業。為臺灣美術史上極早專注於抽象或非具象創作的藝術家,其創作可分期為:一、立體主義探索時期(1940-1952); 二、文學內涵的超現實主義時期(1953-1959);三、超現實的抽象時期(1961-2020)。其1946年自日本返臺後,除了在屏東潮州在地學校任教外,更與何鐵華在臺北發起「新藝術運動」,推動臺灣新興藝術,並於1952參展「自由中國美展」,參展作品巡迴香港、羅馬、巴黎、倫敦、美國等各大城市展出。1954年起亦擔任「自由中國美展」洋畫部第2~4屆審查委員。莊世和不遺餘力地引介並推動臺灣新興藝術的發展,更在1957年於潮州發起創立「綠舍美術研究會」及舉辦「綠舍美展」,另於1961年在高雄創立「新造形美術協會」以及「創形美展」,此兩藝術畫會及美展迄今皆已逾60屆且仍持續舉辦中,對南臺灣藝術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 1942到1943年間,莊世和曾對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及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開展的「拼貼」技法,進行過許多他稱之為「物質研究」的實驗,並將此研究視為奠定邁向超現實、抽象畫風的基礎。〈室內靜物B〉即屬其中一件,莊世和更於畫面右上方拼貼了一塊英文報紙,成就此幅結合了解構、分割以及實物拼貼等多重手法的創作。就目前史料所知,莊世和也是臺灣本土藝術家最早將實物以拼貼手法,運用在畫作中的先驅者,主要即以〈室內靜物B〉為代表。 出處:馮勝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3。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4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