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197

藝術家卓有瑞的作品,自成名的香蕉系列開始,便關注於對「時間」刻紋的細膩捕捉。事實上,照相寫實技術的創作過程,即是交融了兩種極端「時間」,一為機械之眼對物象時間的瞬時固結,另則為寫實技法對細部的反覆調色、刻畫的長時間浸淫,且後者的長時間創作過程又被包裹在前者的表象之中,而使觀者在觀看過程中因「辨識」出前述兩種要素後,產生作品的視覺強度與觀看經驗的反思。而卓有瑞2010年後的作品,最大的創作轉向,便是開始於畫面中出現水漬痕效果的運用。相較於卓有瑞2010年之前的寫實畫作,這些水漬痕相形之下是一種具隨機性質的自動性技法運用,另一個重要關鍵更是在於它(水漬痕)打破了照相寫實的形式框架,藝術家的創作痕跡不再是被隱藏,甚至更將媒材的物質性突顯展露。這水漬痕效果雖非獨特,但出現在卓有瑞的創作脈絡而言,卻是個重要轉折,並暗示出創作者創作思維的一大轉向。 出處:馮勝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3。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1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