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高雄港

石川寅治(1875-1964)出生於日本高知縣高知市,並活躍於明治(1868-1912)至昭和(1926-1989)時代的西畫家及版畫家。生平多次來臺旅遊寫生,筆下的臺灣風土民情不勝枚舉,且1917年更是於臺北、東京與大阪舉辦臺灣風景的寫生油畫展。除風景寫生外,官方委製的壁畫或奉贊畫都是石川常繪之作品,而又以〈臺灣鎮定〉一作最廣為人知。 〈高雄港〉一作為石川寅治以審查員的身分參加第4回帝展展出之油畫作品,描繪著高雄港當時的繁榮,碼頭旁停靠了數艘名為戎克船的中式帆船,船身平行塗以橙、白、綠、藍的線條或色塊,船身接近船頭處畫有「眼睛」,整艘船乍看下,像是鯨魚一般。而畫作以「之」字構圖,營造出船隻間的遠近感;且在光影呈現上亦相當細膩,靠近碼頭的小型船,或許是有建築物或大型貨物遮擋了陽光,呈現較為昏暗,而海上的兩艘大型船,因太陽直射,色彩飽和透亮,且對光影細膩的描繪亦可自海面的倒影觀察得知,陽光強則倒影明顯,陽光弱則反之。畫面右下碼頭的人們正忙著搬運貨物,在蔚藍且平靜的港邊,增添了人們活動的動態感。 另外,雖說該帆船(phâng-tsûn)是中國所製,名稱則由歐洲人所「發明」,在19世紀中葉,臺灣的離島及東南沿海都常見其身影,就經濟面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其特色是船底常塗白色,有「白底船」之稱。 參考資料: 中式帆船(篷船)(無日期)。臺史博線上博物館。取自https://the.nmth.gov.tw/nmth/zh-TW/Item/Detail/bbdd8f02-0ebf-4e1a-b58b-21a598a11eb3 石川寅治活躍於明治、大正時代的西畫家與版畫家(無日期)。順益台灣美術館。取自https://www.shungye-art.org/author_detail.php?id=50 出處:曾祥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3。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2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