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11430002 / 110011430022 / 110011430030 1939年10月的第二回府展,各種題材無所不能的林玉山,以三條望向同一方,待機而動的軍犬為主題,並以〈待機〉為題目。顯然用來回應中日戰爭以來島內充滿著備戰的緊繃氛圍。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珍珠港事件」,引起美國正式對日宣戰的「太平洋戰爭」爆發,當時值日治後期的臺灣,濃厚戰時氛圍帶動美術界一股所謂「聖戰美術」之風氣。林玉山開始更為密集創作了幾件以軍犬為題材的畫作。當年他為了繪製軍犬題材畫作,曾多次前往軍犬訓練場,深入觀察速寫軍犬各個角度的造形,及各種動靜姿態,在館藏速寫作品中,甚至有對於軍犬腿腳的各種姿態細節,作深入觀察,反覆局部速寫練習。 110011430002 軍犬 Military Dog 此畫為林玉山於1942 年參加第八回臺陽美展的膠彩畫作品〈襲擊〉之鉛筆素描草圖。畫中特寫三隻軍犬似乎突然聽到警訊而或起或躍,仰頭張口吠叫,甚或蓄勢躍起、追逐之情狀,掌握得非常到位,因而顯得相當生動。由於是動態速寫的緣故,因此有少數鉛筆線條微調修正、重疊的痕跡仍完整保留,反而帶有些許未來派之相近趣味。 110011430022 狼犬 German Shepherd Dogs 1942、43年林玉山更創作了幾件以軍犬為題材的畫作,如國美館藏的〈襲擊〉以及私人收藏的〈沙場傳書〉…等,以回應此一時代氛圍。林玉山當年為了繪製這類畫作,曾多次前往軍犬訓練場,深入觀察速寫軍犬的造形,以及伏、息、奔、跳之情狀。此一鉛筆速寫稿,就是捕捉五、六頭軍犬各個角度的奔、跳、吠叫狀態之練習稿。從善用紙張餘白情形,顯示出戰時物資的困難以及林玉山節儉習慣。題識:「狼犬速寫」。 110011430030 各種狗腳 Dog Legs 林玉山作畫,一向重視深入觀察、掌握描繪物象造型和生態的「知物」創作理念,因此戰後他在課堂上能隨手畫出精握長期觀察各種不同鳥類的喙以及腳爪之別。當年他為了繪製軍犬題材畫作,曾多次前往軍犬訓練場,深入觀察速寫軍犬的造形,以及伏、息、奔、跳情狀之餘,此圖主要觀察軍犬腿腳的各種姿態細節,也深入觀察,反覆局部速寫練習,展現出罕人能及的「知物繪畫創作」研究精神。 110011430021 新店碧潭 Xindian Bitan 此件日治時期風景鉛筆素描加水墨速寫稿,林玉山以表現機能的簡練鉛筆線條,速寫「一河兩岸」式的新店碧潭景致。線條靈活而富於變化,為了表現佔畫面積近四分之三的遠景主山,山上林木蓊鬱之景象,畫家而佐以淡墨大筆點染、塗抹,除了顯現出植被茂盛、草木蒙茸之狀外,也表現出山體結構的凹凸起伏以及量體感。近景岸邊兩位等候舢舨的人,以及中景潭面上兩艘舢舨上的船夫和乘客,簡練幾筆勾勒,各自不同身形、動作、姿態都顯得生動而自然,尤其難得的是,人物彼此之間,隱然存在著微妙的呼應關係,甚至與對岸山腳下雙層屋頂的建築物,也產生微妙關聯性,在畫面上起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右上方以鉛筆題識:「新店碧潭。六月五日寫生。」 110011430023 一群婦人在河邊洗衣 Women Laundering by the Riverside 此圖與左頁〈新店碧潭〉畫於同一天,也同樣採「一河兩岸」構圖。畫面左上方題識:「13. 6. 5」,其中前面的「13」,應該指的是昭和13 年(1938)之意。不同於〈新店碧潭〉之處,此圖的重點在於捕捉近景一群婦人在河(潭)邊洗衣之特寫,至於隔岸遠景則予以虛化,用極為簡約的線條,勾畫出局部山腳。水岸邊一群婦人河邊洗衣的景況,到了戰後初期以至50 年代的臺灣,都是極為常見景象。洗衣婦人服飾、髮型,反映了日治時期以至戰後初期臺灣婦人的基本扮相;洗衣婦人姿態、動作以及彼此間之微妙呼應關係,尤其左起第二位婦人的持棒搗衣,今日已難以見得。在簡練而輕鬆幾筆當中,呈顯出自然、嚴謹而生動,也成為畫面視覺重心之所在。其間點綴一位孩童陪伴在旁,更增加了說明性的趣味。從畫面右下角露出岸邊舢舨的一角,順著洗衣婦人群組,銜接中景河面從右向左緩緩行進的一艘舢舨,連結到對岸的碧潭山腳,形成巧妙S 形斜線空間推移的視覺動線,更增畫面靈動效果。 110011430027 餐廳女侍練唱歌 Singing Rehearsal by the Restaurant Waitress 此圖右側以鉛筆線條速寫一曲線玲瓏的微捲短髮女士,手持手帕,以三折式的優雅站姿側對著觀者,貼身的衣裙更顯得曲線玲瓏。其面前正對著一位穿著寬鬆唐裝坐在椅凳上的禿頭中年男士,微低著頭,正專注拉著胡琴,背景上隱見窗櫺。畫面右下角以鉛筆題識:「六月初六,新竹杏花天。」從畫面兩人對應的場景看來,顯然畫中女侍,在新竹杏花天酒家練唱,拉胡琴的男士則同步為她伴奏。由於早年嘉義賴雨若(1878 ~ 1941)先生的「壺仙花果園」聘請了邱景樹先生教北京話與和英語,林玉山也在其間學到了初階英文。因而畫面左上角添加了不很正確的英文題識:「Mr. Wang , Thct Shinchu Ku musieal teachen.」綜合中英文題識看來,畫中場景在新竹(Shinchu Ku),畫面中坐著拉胡琴的男士,應該是姓王(Mr. Wang),他除指導對面站著的女侍唱歌技巧之外,也順便拉胡琴為她伴奏的教唱場景。畫面線條簡練而輕鬆而富於彈性,人物造形、姿勢、神情自然而有韻。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