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芙蓉

此圖採沒骨法於西畫速寫紙上所繪寫的折枝芙蓉花。畫面右上方林玉山以鉛筆題識:「芙蓉。一九六七年一○月於師大學園寫生。」依照林玉山一向重視寫生的教學風格,很有可能畫此彩色速寫稿時,他正帶領著學生們在校園內進行花卉寫生取材,順便當場示範之作。芙蓉又常被稱為「木芙蓉」,主要是為了區別於有「水芙蓉」之稱的荷花而言。 林玉山以長期的觀察經驗,以及深入研究木芙蓉生態心得,曾經提醒過學生:臺灣的木芙蓉通常在重陽節前後盛放,每朵花都是早開晚凋;而且隨著時間,由初綻的粉白帶黃,漸漸地從花瓣邊緣轉紅,而且花色越深,花脈也跟著越鮮明;其中最美的,就是略帶紅暈的時刻彷彿嫣雪香顋,所以又稱為「醉芙蓉」。畫家對於芙蓉花的色彩變化,大蕊卷曲糾葛在花瓣之間,形成花瓣不規則的翻轉變化。以及寬大的互生掌狀葉之各種角度的變化,似乎相當得心應手而很輕鬆的掌握得十分到位。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4。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