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拖木材之棧道

林玉山(1907-2004)生於嘉義市,原名林英貴。父親為民間畫師,並經營裱畫店,因此林玉山早在十多歲就接觸到了臺灣文人畫。小學時就讀嘉義第一公學校(今崇文國小),遇到前輩藝術家陳澄波,注重寫生的陳澄波常帶著學生四處繪畫,這在林玉山心中種下學畫的「種子」。1923年公學校畢業後,拜伊阪旭江為師;1926年至1929年遠赴東洋,進入東京川端畫學校;1935入堂本印象畫塾,承襲了堂本崇尚自然、寫生的的繪畫觀,且於期間亦受到宋朝花鳥畫的薰陶。創作生涯入選多次官辦美展,且在各畫會都能見到其身影,年歲近百時仍不懈於繪畫,留下許多經典之作。 〈拖木材之棧道〉為林玉山水墨寫生畫稿,畫作背景為臺灣知名旅遊景點-阿里山(A-lí-san)。阿里山上除了著名的神木以外,木棧道亦是一大看點。日治時期在日本人殖民下,為取得臺灣的優質木材,林業(lîm-gia̍p)及相關運輸設施在臺灣快速且發展蓬勃。阿里山起初是以純人力運送,但也因為此採集方法並不符合效益,便將木材廢料加工製作為火車鐵軌般的拖運軌道,不僅更加節省時間,人力的需求也減少,在幫助林業發展上功不可沒。在林玉山的筆下,可以看到棧道主要由木頭架起,兩側樹林濃密,因為是寫生速寫,許多細節並無太多著墨,但作品整體的透視仍處理得很好,讓人有種身處棧道之感覺。作品左上落有「拖木材之棧道,於阿里山寫生」款識。 參考資料: 認識阿里山(無日期)。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取自https://www.ali-nsa.net/zh-tw/explore/alishan 吳佳靜(2020年2月25日)。從手稿、寫生冊看國寶級畫家林玉山的一路走來──臺中國美館「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典藏ARTouch。取自https://artouch.com/art-views/art-exhibition/content-12222.html 出處:曾祥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3。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4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