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韓國老虎(局部)

臺灣畫壇論畜獸題材,老虎和牛是林玉山長久以來馳譽畫壇的兩大強項。老虎平時不像牛一樣容易在生活環境中見得,因而林玉山經常在動物園寫生時,特意觀察老虎的臥、行、仰、伏以至於咆哮等諸種姿態,進而透過影片以及相關圖籍輔助觀察研究老虎在林中的自然生態。他曾指出:「生活在寒帶的,軀巨而毛長而色濃,熱帶之虎則毛短色淡而軀小。」不同地域老虎類型特徵的區別。 畫面上以鉛筆題識:「韓國虎。於圓山動物園寫。 1950. 9」顯見這件鉛筆韓國老虎局部速寫,是他在戰後初期的1950 年畫於圓山動物園。畫中四隻老虎姿態和描繪的角度稍有不同。林玉山對於老虎情緒的變化,觀察入微。尤其上方中間的較小老虎頭,張口露牙,上下唇向外翻,以便露出利齒,造成鼻側縐起,以及耳殼向後傾斜等特徵。正是老虎怒吼或準備攻擊時的神情。此外右下方幾條站立的虎腿速寫也相當精準,其中後腿斑紋較前腿多,且後側呈「人」字形的斑紋。整體線條優雅而多變,頗為優質。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4。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