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憶兒時(搖孫仔)

林智信(1936-)生於臺南歸仁紅瓦厝,為戰後活躍之臺灣藝術家。1952年就讀於臺南師範藝術師範科,期間受張麟書木刻創作的啟蒙,便一路走上版印創作的繪畫道路;畢業後於國民小學從事美術教育。作品多以描繪臺灣鄉土、傳統節慶、常民生活及童年的農村所見等,運用版印的方式記錄下臺灣歷史文化的足跡。1995年及2014年分別創作了版畫〈迎媽祖〉(124公尺)及油畫〈芬芳寶島〉(全作共102件,總長244.8公尺),皆是費時數年考察才完成之具臺灣意象的大型作品,更是一舉打破最長畫作世界紀錄。 〈憶兒時(搖孫仔)〉一作曾於1979年入選義大利國際版畫展之多色套版作品,此作記錄下臺灣早期照顧嬰兒(嬰仔,enn/ inn-á)的景象。作品刻畫的是一名祖母(阿媽,a-má)照顧嬰兒的模樣,因為早期的臺灣,父母平時在外打拼賺錢,常無法妥善照顧孩童,因此常會託付給鄉下的長輩照顧。畫面中嬰兒躺在竹製的搖籃(iô-nâ/ 搖笱,iô-kô)中熟睡;祖母坐在一旁,右手抓著搖籃的把手,輕輕地推拉,使搖籃前後擺動,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竹製搖籃的上方支架繫著波浪鼓,搖籃擺動時波浪鼓(玲瑯鼓,lin-long-kóo/ 搖鼓瑯 iô-kóo-long)隨之轉動,發出「咚咚咚咚~」的聲響,在規律的節拍下,更能安穩入睡。此作品竹搖籃的編法、人物的穿著及氣氛的營造,都看到林智信作畫的細膩與高超技法。 參考資料: 林智信、蕭瓊瑞(2022)。林智信全集。臺南: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出處:王俞丰,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3。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