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落葉知秋

1979年從日本回到美國的廖修平,回想旅日期間對「禪」的摸索,發現自己心性趨於追求靜謐、和諧,他開始將周遭觀察的景象作為創作元素,並融匯「侘寂」美學觀為創作之內涵;他經常獨坐在日式庭園,觀看枯山水的落葉,使他感觸良多,其想像與思索也愈加深邃。 〈落葉知秋〉作於1982年,主要以絹印為主,並輔以拼貼版(凹版印製)表現。畫作中背景整齊的格狀細線,反應所處環境的單調、反覆與乏味;而彩虹般漸層的落葉,源自太陽節系列作品中兩側的凸版漸層運用,再施以絹印,藉其描繪花開花落景象,象徵季節更迭與循環,暗示著歲月在不間斷、無聲無息中流逝。 整幅作品可分為三個層次,最上方以灰階色系為主,網版絹印的葉子佔據畫面大部分;中層則呈現了兩片實物拼貼凹版印製的落葉,強調了物象的具象性;最下方則是一片充滿象徵意義的彩虹落葉,將畫面昇華至抽象層面。整體畫面在虛實交織與象徵意涵中相互呼應,展現作者多元思維,及對於版種技法自由掌握的靈活,同時自然流露版種本身傳達出的語彙。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