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藥罐與蘋果

顧重光(1943-2020)出生於重慶歌樂山,祖籍江蘇阜寧,1965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並於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顧重光兼擅東西方藝術,創作形式包括油畫、水彩、水墨、版畫等,60年代時致力於追求油畫技巧的創新,嘗試以中國書法融入符號式的油畫創作,70年代則由抽象走向寫實,以紮實的繪畫功底呈現如照相般的寫實作品,90年代轉而運用複製及裱貼技術將寫實靜物單一化、重複化,其創作生涯多次大膽地改變畫風,有人稱他是「亞洲當代的西畫藝壇奇才」。 「藥罐與蘋果」創作於1981年,正是顧重光以「新寫實主義」創作的時期,畫中細膩地描繪了一個煎煮中藥湯(煎水藥,tsuann-tsuí-io̍h)使用的陶製藥壺(狗母鍋,káu-bó-uekáu-bó-e),以及兩顆蘋果(phông-kó/ lìn-gòo)。蘋果屬於溫帶水果,早期臺灣產量不高,多仰賴進口,故過去人們普遍認為蘋果價格較高昂,是生病(破病,phuà-pēnn/phuà-pīnn)時才能吃到的水果。本作品畫面簡潔,僅有的三個物體在畫面中呈現對稱穩定的三角構圖,靜物的陰影顯示此處有兩盞光源,一弱一強,分別來自畫外的右上及右下方。 參考資料: 國立歷史博物館訊息公告,取自https://www.nmh.gov.tw/information_74_118726.html 元智電子報,取自http://web2.yzu.edu.tw/e_news/583/3_local055.html 全球華人藝術網,取自http://blog.artlib.net.tw/author_page.php?act=view&ename=GCG 獨家報導,取自https://www.scooptw.com/horizon-art/12924/%E6%8F%9A%E5%90%8D%E5%9C%8B%E9%9A%9B%E8%97%9D%E5%A3%87-%E5%A4%A7%E6%94%BE%E7%95%B0%E9%87%87-%E9%A1%A7%E9%87%8D%E5%85%89%E6%98%AF%E5%8F%B0%E7%81%A3%E7%9A%84%E9%A9%95%E5%82%B2/ 文化部,文化新聞,跟著顧重光遊絲路-「絲路春秋:顧重光繪畫創作展」開展,2012-08-30。取自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4893.html 出處:曾祥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3。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