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親情

江漢東(1926—2009)出生於福建,於1948年來臺後就讀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畢業後曾至李仲生於安東街開設的畫室中研究現代繪畫,試圖從東方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轉化為其自身的現代繪畫語彙。1959年與秦松、楊英風、陳庭詩、李錫奇等共同創辦「現代版畫會」,積極拓展版畫的媒材與技法,讓版畫藝術從傳統的插圖或宣傳畫,重新定位為更具表現性的藝術形式。因長期關注民間與原始藝術,並受立體派風潮之吸引,呈現其獨特之造型風格。 〈親情〉作於1967年,木刻雕版,凸版技法印製後再添加手工水性顏料上彩。從部分筆畫塗蓋的痕跡,可判斷作者是於木版黑色墨印後再於畫心正面添加色彩;有異於印於較薄、略透明的宣或棉紙上,再從背後以水彩上色。畫面人物直立構圖,展現作者對主題意義之尊崇,橫擺的兒童頭像打破原有的嚴肅結構,並表露樸拙稚氣之特質。1960年代的台灣,在西方現代藝術的衝擊與影響下,有些藝術家完全自我解放,全盤的接收,而江漢東則是在保留自我樸拙特質的原則下,融彙了西方現代藝術,並建立自我獨特之創作風格。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