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赤崁樓(台灣意象風情)

陳錦芳(1936-)出生於臺南歸仁,1970年畢業於巴黎大學現代美術史博士,擅長油畫及版畫創作。1969年發表了「五次元世界文化觀」的論述,更進一步提出了「新意象派」,因為陳錦芳認為,由理論作為前導,開創出的繪畫表現樣態才得以完整。 〈赤崁樓(台灣意象風情)〉是陳錦芳臺灣意象風情系列的其中一件作品,該系列運用多種不同類型的印版,呈現作者對臺灣的意象表現。此作為鋅版版畫,創作鋅版畫是平版印刷的變化作法,傳統製作方式會先以酸液將油或蠟燒入印版表面(酸浴),印刷時先於表面沾水,利用油水不相溶的特性印製作品,而鋅版在酸浴的過程中,即會形成如「蟾蜍皮」般的肌理。 此作品即可清楚感受到鋅版畫特有的紋理,其作品視角為平視,畫面內容為赤崁樓(番仔樓,huan-á-lâu)現有的兩棟閩南式閣樓──海神廟(hái-sîn-biō`)與文昌閣(Bûn-tshiong-koh)正面角度(赤崁街一側,非現今售票亭之民族路一側),兩棟建物稍微一前一後的左右排列著,之間豎立著一棵椰子樹。雖然因其濃厚的肌理與斑駁感,致使許多細部無法被觀者一眼所見,但細節其實皆不被畫家所放過,像是牆外的碑石與屋頂上的藻飾,若對赤崁樓稍有了解並加以觀察,即可發現石碑之輪廓及屋頂上的鯉魚裝飾。 參考資料: 人類文化自一次元演進到五次元世界文化(無日期)。陳錦芳文化館 紐約市。取自https://tfchen.com/five-dimensional-world-culture-theory/ 版畫及限量作品指南(2020年5月11日)。佳士得CHRISTIE'S。取自https://www.christies.com/features/The-A-Z-of-Prints-and-Multiples-10444-1.aspx?sc_lang=zh 赤崁文化園區(2022年12月5日)。台南旅遊網【官方網站文字資料】。取自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802 出處:曾祥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3。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