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畫面上方魚頭向右的兩條魚,因體型細長,應當是秋刀魚,在臺灣市場上很常見,且相對平價,因而是一般家庭餐桌上常見的料理。秋刀魚的日文漢字同樣寫為秋刀魚,但讀作sanma(さんま),而台語則念成sàn-bah,顯然是源自日語的外來語。除了語言的親近性,秋刀魚在臺日兩國亦都屬家常菜色。秋刀魚是一種表層洄游性魚類,主要產季在秋季,且因體型細長,形似一把刀,故名為秋刀魚。至於下方的那尾魚,就外形與特徵來看,可能是鮸魚或鱸魚。但若上方確實是秋刀魚,而就體型大小加以對照,下方的較長且大,則較可能是鮸魚,但鱸魚種類多樣,故亦不能排除是某種鱸魚。本件作品除畫出魚類的特徵與形體,表現出不同魚類的質感肌理,顏料的厚實多層次,背景的紫色筆觸,以及類似番茄之圓形物體的紅色與橙色,更添畫面的豐富變化。 出處:盛鎧,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