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與夜 (#79)

陳庭詩(1913年11月28日—2002年4月15日)福建長樂人,1937年進入上海美專就讀。隔年,八年抗戰展開,陳庭詩以「耳氏」為筆名參與《抗敵漫畫》。1945年底,陳庭詩來到台灣,又因為二二八事件的波及而暫停藝術創作。1957年重新投入創作,開始以當時產量豐富的甘蔗板(今為密集版,密度較高)進行版畫創作,將甘蔗板的特性發揮至極致。1958年與秦松、李錫奇、楊英風、江漢東、施驊共同創立「中國現代版畫會」。陳庭詩幼年因意外耳聾失聰,過後也漸漸失去語言能力,在沉默世界中專注於造形的表達,從寫實到抽象,積極的探索新的表現形式,版畫是其創作之主要媒材。 作品〈日與夜(#79)〉完成於1983年,詮釋日與夜更迭與循環之法則。是屬《晝與夜》系列創作,從1971年到1999年持續約30年的時光就此主題不斷的演繹、變奏,創作出大量的作品,理念上是一種對時間的描述,是一種更迭循環的自然現象,是生生不息不斷繁衍的概念,是宇宙萬物不變的法則。陳庭詩利用一塊不變的甘蔗板,以選擇性有意義的造形作局部的拓印,或更換顏色或殘留於版材龜裂的偶然留白,刻意表達在恆常與規律中,隱約存在著微妙變化,生活是如此,大自然宇宙間亦是如此,人生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如此!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