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鍾馗圖軸

畫於1867 年的〈鍾馗圖軸〉是其作品中少見的大中堂,其臉部五官神情和手上所執摺扇面所畫之折枝墨菊,均頗為細微而傳神。但服飾衣紋則以接近直線的方折簡逸中鋒筆線所寫,俐落而勁放,令人聯想到福建泉州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吳魯(1845-1912,字肅堂)針對「詔安畫派」所作:「詔安諸家放筆為直幹,蒼松翠柏,尺幅中具有千尋之勢,視江浙諸家直駕而上,惟每流於粗獷,故難與齊名。」之評語。雖然畫中飛白不多,但仍頗具閩習特質,而其畫風基本上受到黃慎相當程度的啟發,然而這幅〈鍾馗圖軸〉顯然又另闢蹊徑,與黃慎、林覺一系的曲線條狂草以及折蘆描之畫法有某種程度的區別。 款識 :時丁卯春日,古松寫。 鈐印 :「瑤池之印」白文印,「則先父」朱文印。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86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