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隸書千秋父乙五言聯

本幅雖是隸書,但隸書中的「蠶頭雁尾」之特徵卻被淡化了,而且參用了篆書的橫平豎直及楷書的撇和挑以及布白之變化,甚至運筆時也略摻行書的速度變化,是以在收尾處往往出現類近於飛白之效果,而與閩習有些相近之趣味,看似率意,卻挪讓呼應得頗富奇趣。這類呂氏招碑書風極具辨識度,而且寫起大字來越能發揮其氣勢。 國美館的書法藏品中,不少清末及日治時期的隸書風格明顯受到呂世宜影響。日人尾崎秀真甚至曾說過:「臺灣隸書皆呂西村流」、「臺灣流寓人士,…書推呂世宜」光緒年間鹿港的鄭鴻猷、鄭貽林、臺北的吳廷芳以及陳蓁(髯僧)等;日治時期臺北的吳如玉,臺中的王石鵬,鹿港的周定山、施秋谷、施壽柏…等,其書風影響之廣遠由此可見。 釋文:千秋萬歲瓦,父乙子丁觚。 恬甫三兄正, 西邨呂世宜。 鈐印:「呂世宜」朱文印,「愛吾廬」朱文印,「呂氏八分」朱文長方印。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