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春耕-18

朱為白(1929–2018)原名武順,生於中國南京,家中三代從事裁縫,影響他後續作品創作。1953年進入廖繼春(1902-1976)的「雲和畫室」學習素描、水彩及油畫。1954年於李仲生(1912–1984)門下習畫,1958年正式成為「東方畫會」一員。1970至1980年代,以木刻版畫傳遞心中理想國,其後回到抽象創作,以刀剪在布匹上經營空間構圖表達禪意,以「刀剪精神」聞名於世。 春耕係為農曆正月至三月,在播種之前必須鬆動土壤的動作。作者將純白棉布當作他的農田進行耕作,以此寓意,布上的皺摺乃成為田水因風吹拂或農夫鬆動土壤的動作而引起波光粼粼的水面。右側密集突出的縫線圈或為作者所翻起的土壤,畫面中間則有數個突出的紅點,增加了畫面的視覺豐富性。在此系列作品中,作者探討著自然寓意與畫面結構的相互指涉關係,純真而理性,刻意抹除色彩和背景環境,將最單純的意境表現在棉布上。簡約且溫文儒雅的造型與色彩,使觀者能靜心冥想,感受作品的底蘊。 出處:翁瑄孺,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1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