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其蔚的《磁帶音樂》系列作品,目前已於國內、外各大國際展覽中演出過四十多次,繡有字音的緞帶亦有七種版本,為林其蔚作品中最為人所知且深受好評之作。此系列作始於2004年臺北聲納國際科技藝術節的聲音藝術表演,林其蔚於那次表演中,捨棄原本表定的電子音樂演出,改透過挑釁、煽動誘發現場觀眾的尖叫甚至噓聲等「各式聲音」。於此,實已碰觸到其之後進一步延伸對「召喚」與「製作」聲音間差別的議題。「音腸」便是於此所發展而出之表現手法,所謂「音腸」,為藝術家於一條極長的黑緞帶中,繡上一連串的中文單字與其羅馬拼音,藝術家將緞帶傳至最靠近他的觀眾手中,並於觀眾席間傳遞。並要求觀眾即時唸出傳遞過程當下所看到的字音,直到那長緞帶如腸子般迴繞佈滿於會場同時,觀眾的誦唸聲,亦共同集結形成一股和聲「音場」迴盪於空間之中。故藝術家於過程中,似乎隱沒於整個機制當中,本應為觀察或旁觀者的觀者身體,反成為作品中被聚焦的內容主體,亦以此呼應其對體制與權力關係進行顛覆性的轉化思考與表現。 出處:馮勝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