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雛鴨

早年農業社會的臺灣鄉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養雞、鴨等家禽,林玉山青少年時期年對於鴨子的生態,即已觀察入微。戰後初期定居臺北市以後,他仍常往六張犁等郊區寫生水鴨。基本上,羽毛柔軟的雛鴨比起成鴨更是難以表現。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工筆填彩斗方小品〈乳鴨圖〉是中華古畫雛鴨題材中的精品。 林玉山此圖以鉛筆速寫三隻雛鴨。三隻雛鴨動作姿態各自不同,但卻一起注視著畫面右方,似乎聽到母鴨呼喚聲的自然反射動作,尤其背對著觀眾的一隻轉頭動作格外巧妙。林玉山用細膩擦筆,畫出雛鴨羽毛的柔細,軀體的質量感以及光影效果。活用擬人化手法,讓整個畫面顯得格外生動而富於感染力。與宋畫〈乳鴨圖〉頗有相近的意趣。 題識:雛鴨。一九六五、四,速寫(加「玉」字圓形花押)。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4。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