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牛、泰國景、印度人等寫生集015

108001000024 吉隆坡大鐘樓 Kuala Lumpur Clock Tower 林玉山1966 年2、3 月的東南亞之旅,行程也到達馬來西亞,本幅作品取景自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蘇丹阿都沙末大廈」,該建築由英國建築師A.C.NORMAN 所設計,建於1894 年至1897 年之間,是19 世紀末英殖民時期摩爾式結合印度撒拉遜式的百年歷史建築,為馬來西亞吉隆坡重要地標,有高41米的大鐘樓,和閃亮的銅製圓頂。是前吉隆坡高等法院的所在地,也是馬來西亞聯邦法院及上訴院的舊址。大鐘樓是根據英國大本鐘(Big Ben)而建造的印度撒拉遜式鐘樓,更有「大馬大笨鐘」之美稱。鐘樓兩側各有一座塔樓,塔頂皆是圓頂洋蔥狀。 林玉山以鉛筆題識:「吉隆坡。大鐘樓。3. 7 1966 年。」林玉山以鉛筆作線性表現素描捕捉此景,並敷以黃色系淡彩。樓下排滿並列的轎車,又植有椰子樹,標示牌等,記錄了半個多世紀前該景點的狀貌。林玉山活用透視法畫此異國風情之建築物,舉重若輕。鉛筆線條筆觸輕快、俐落之間,仍兼顧造形的嚴謹度,大局感頗佳。 108001000015 椰子蟹 Coconut Crab 館藏有兩件林玉山1966年元月於星洲水族館以鉛筆加水墨淡彩,用線條勾勒為主的〈椰子蟹〉速寫,為館藏其1976年所繪製的彩墨正式畫作〈椰子蟹〉的主要參考依據,此為其中之一。畫家在畫面右下以鉛筆題識:「聖誕島椰子蟹。於星洲水族館寫生。一九六六年一月。」位於畫面中心的全形椰子蟹略施淡彩,用以記錄其色彩;另外較遠的一隻,隱身於物件之後,僅露出爪足,且未上色,將全形施彩襯托得更為凸顯。雖然此圖是速寫稿,但林玉山勾勒的筆線,精準而富於彈性,將椰子蟹的造型、動態以及生命力,詮釋得相當生動而富於神采。 108001000039 臥佛寺中庭 Courtyard of the Temple of the Reclining Buddha 1966年2、3月林玉山曾赴東南亞旅遊,在泰國參觀了歷史悠久的曼谷「臥佛寺」,看到異國風情濃厚而造型極為特殊的此一寺廟建築,林玉山隨即拿起隨身攜帶的簡單畫具和速寫本,用毛筆蘸淡墨,直接以線條鈎勒填彩捕捉此一畫面。左上角以鉛筆題識:「一九六六年三月,臥佛寺中庭。」 此圖是從塔林區中庭望向遠處的大雄寶殿取景,傳統的泰國佛寺正殿屋角將正脊兩端上揚並做成輕巧活潑的「鴟尾」,在多叠屋頂上往往產生層層飛升之勢的節奏感。林玉山以毫不矯飾的中鋒筆線,以簡馭繁,鉤勒捕捉高聳而尖峭的佛塔等寺廟建築造型和屋脊的鴟尾,以及特殊結構等特色,而略其琳瑯繁複的鑲嵌圖案文飾。整幅作品顯得輕快、優雅、自然,距觀眾最近佛塔的右下方,露出一僧侶上半身以作為點景人物,增加景深效果之外,也讓畫面更為生動。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4。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