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虎姑婆

長久以來以畫虎馳名於臺灣畫壇的林玉山,曾在〈畫虎漫談〉一文中提到:「臺灣本無老虎,故早年在臺灣聽到有關老虎的故事,不過是一種外來的傳說,所看到的虎像,亦是前人所留下來的雕像和畫像而已。…又本省民間故事中,亦有『虎姑婆』的傳說,謂母老虎化身為老姑婆的模樣,借宿於人家的房子,夜半起來偷吃掉人家的小孩,這雖然是童話,小時候聽起來也覺得異常逼真恐怖。」 年逾70 的筆者,童年時起也常聽長輩說虎姑婆的故事,甚至在1960 年前後還在戲院觀賞過「虎姑婆」的黑白電影。林玉山曾於1985 年晚冬,以宣紙畫了張正方形規格,上方加詩塘題識的〈虎姑婆〉,後由名作家兼畫家劉墉(1949 ~)所收藏。目前國美館典藏的這件〈虎姑婆〉,是1996 年初春所重繪,前後兩件〈虎姑婆〉構圖、造形和畫法幾乎完全一致,不同之處,國美館藏的這件,用較長的宣紙,將原有詩塘上之長跋題在畫面上方。題識內容為長久以來臺灣民間的虎姑婆傳說,醜化其形象而以訛傳訛,深深為其抱屈。此圖以擬人化的手法,將虎姑婆畫成完全沒有攻擊性,右手拄拐杖,左手挽著裝滿拜拜用的金紙和線香的竹籃,老邁踽行而面容慈祥。大大翻轉長久以來一般人印象中邪惡的刻板形象。正所謂:「大人也者,不失赤子心。」相當富有奇趣。 題識:桃城散人寫於容膝草堂。性善姑婆,處世慈和。世人為何,歪曲許多? 為哄頑童,以惡傳訛。滿腹勞騷,有口難辯。不理俗塵,世事處誠。禮拜祈求,心安恆泰。 歲次丙子初春,回憶舊作〈虎姑婆〉,格外有趣。即興再試寫。林玉山題。 鈐印:「玉山」朱文印,「桃城散人」白文印。「桃城散人」朱文印,「玉山」白文印。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4。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